在全球科研合作与开放获取不断加速的今天,科研资源的不均衡分布、语言与制度壁垒成为制约科研普惠的重要因素。为应对这些挑战,IASTA于2025年3月21日成功召开“知识公平与科研全球化国际圆桌会议”,来自不同国家的科研机构代表、出版平台负责人、青年学者及政策顾问共十余人,通过线上形式参与会议,共同商议知识共享的新路径与治理机制。
核心议题框架:
1. 区域资源可及性差异与科研基础设施对比
系统分析科研基础设施投入、开放数据库与数字访问的全球地域差异。提出“知识可及性指数”作为衡量标准,以期引导未来资源分配政策。
2. 多语种科研成果发表与科研话语权平衡
探讨科研成果在非英语母语环境下的表达与传播障碍。建议加强多语种摘要和全文同步审校机制,以提升弱势语言科研人员的国际可见度。
3. AI 辅助科研、数据所有权与伦理边界的构建
讨论 AI 在科研中的辅助与生成角色,对原始贡献的识别权利。就数据来源、版权归属与责任追溯等问题,提出初步制度化建议。
会议主要成果:
1. 发布《知识公平与科研全球化五项倡议要点》,涵盖开放获取、语言适配、区域补偿、青年科研支持与 AI 辅助科研伦理等领域。
2. 成立“科研知识可及性设计机制”筹备组,由 IASTA 主导,将联合多地域科研与出版机构推动制度设计落地。
3. 规划“全球科研开放生态观测点”计划,拟在2025年内选定若干地区跟踪科研基础设施、政策环境与开放获取实践的动态变化。
“我们推动知识公平,不只是缩小差距,而是重塑全球科研互动的制度基础,让每一种科研声音在公平环境中被听见。” —— IASTA 国际协作与出版事务负责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