汤子嘉:我想的是基业长青
来源:澎湃新闻   时间:2016-12-26

【编者按】

中国房地产市场最近十年收获了几何级增长,典型案例比比皆是,例如,2016年恒大集团总资产达到1万亿,这一数字几乎是2006年境内近百家上市房企总资产的两倍。然而,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寻找答案。除了规模和效率,房企还应有什么价值观?未来的市场将如何演变?企业创新之路将走向何方?基业长青有没有可能?十年后的上海将是什么模样?等等。

澎湃新闻《上海地产十年人物志》将推出系列人物访谈,呈现上海房地产市场之“变”,房企之“变”,人心之“变”。今日推出的是汤臣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汤子嘉的专访。

2002年,汤臣集团投资开发汤臣一品,定位为“陆家嘴区域罕见的世界级滨江大宅”。2005年,开出11万元/平方米天价的汤臣一品“一战成名”,汤臣集团也在中国高端房地产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一席。

时至今日,汤臣一品仍然是沪上顶级高端项目中的佼佼者。作为它的缔造者,尽管已故掌门人汤君年曾被誉为“浦东开发投资第一人”,但汤臣集团的发展却稍显缓慢,与众多热衷规模、高周转快去化的同行相比,汤臣十多年间仅在上海、天津、澳门三地打造了几个项目,被业内认为过于保守,错失了内地房地产的“黄金十年”。

就在2个月前,因为卖掉了位于天津的一座在建办公楼项目,汤臣集团再度受到同样的质疑。

汤臣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汤子嘉在个人微博做了简短的回应,卖楼是企业的正常行为,“今年天津汤臣住宅卖了近20亿,最近写字楼也为股东赚了4个多亿,公司现金充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,为了每个股东有赚到。”

现年34岁的汤子嘉日前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自信地表示,以汤臣在房地产领域的专业度,不需要寻找所谓的存在感。

事实上,“房二代”、“富二代”等身份标签,加之明星母亲、汤臣集团的耀眼光环,汤子嘉接班之后的汤臣怎么走,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。缜密思考之后,汤子嘉谨慎地选择了“稳健”这条路。

汤子嘉并不否认汤臣的保守,并坦言这或许是汤臣最大的困难。但换个角度来看,这也许是汤臣的一大优势。

“2004年开始,房地产经历了几次周期。我们能够看到,很多企业当初在的,现在已经不在了,还有些发展得更大。”汤子嘉直言,在每个周期都保持稳健的汤臣,无论市场好不好,都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。“不追求规模,我们更多地想的是基业长青。”

汤子嘉强调,“汤臣因上海的繁华而得益,是和这个城市一起成长的,我们20多年前就对中国,对上海的经济前景有坚定的信心,所以才会有汤臣的今天。”

 

汤臣集团董事局副主席 汤子嘉

在他看来,上海这座世界级的超级城市汇聚了世界级的资源,而城市的价值,也随着时间逐渐爆发出来。“把楼市放在这个国家,这个城市更长的发展周期里来考虑,我看到更稳健的收益,以及城市价值的红利。”

“朝20年前看,我到浦东陆家嘴是要摆渡过来的,那个时候大部分人谁能想到现在这样的繁华?如果有人能回到2000年,他会不会告诉自己多买套房呢?”

汤臣集团的总部在张江微电子港,汤子嘉以后者为例,解释房地产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关系,“20年前张江还只是一个小镇,现在高科技园区的从业人员就有35万,高素质人口聚集在张江,加上地铁以及商业、教育等优质配套资源,持续吸引着人流。城市经济吸引消费人口,最后房地产以人为贵。”

目前,汤臣的经营模式是部分自持部分销售。但汤子嘉也提到了会考虑“局部转型”,“将来,我们可能并不以土地开发来当做房地产发展的重要模式,在市场相对合适的时候,也可能在重要的地段收购整栋物业来持有。”

汤子嘉认为,当前的市场与十多年前有着明显的区别,需求从完全的刚性转变为部分改善型,人们对房子的设计、品质、文化等方面也更加重视。因此,作为一个专业的、追求品质的发展商,汤臣集团会继续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。